- 宏观瞭望(三)|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之《蓝钻希望之星》

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华盛顿国家广场北侧,是史密森尼博物馆体系中的16座博物馆之一,1910年开馆至今收藏展品多达一亿二千万件,从原始的恐龙化石、人类起源早期文物,到世界各地的稀有动物标本、珍贵矿藏宝石,很好地留存了自然科学和人类文化的遗产。
博物馆的标志——非洲野象博物馆收藏并展出了千姿百态又极其珍贵的动物标本,布置更是用心到连动物的生活环境都真实再现,还原逼真的自然生物链。在一楼大厅正中央的非洲野象标本,体积极大。这一只高大的非洲象扬起长长的鼻子——它是1955年在安哥拉发现最大的非洲野象。这里也是电影《博物馆奇妙夜2》的取景地之一。
这个标本生动地还原了它在非洲草原上的原貌,被视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志。此外还分别有专门的哺乳动物、鸟类、两栖动物、爬行动物、昆虫和海洋生物的主题展馆。
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——蓝钻“希望之星”位于二层的矿藏和宝石展馆,因蓝钻“希望之星”而闻名于世,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中一闪而过却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。
它的传奇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世界最大,更是因为它一直拥有一个无法想象的名字—被诅咒的钻石。拥有过它的人多数死于非命。最早,一个僧人因为偷了它被人发现,被活活烧死。1668年左右,一位商人买下这颗112多克拉重的蓝钻,并把这块宝石进贡给法国皇帝路易十四。路易十四将它切割打磨处理成了45克拉的蓝钻,并命名为“法兰西之蓝。没想到,路易十四在佩戴了一次之后就患上了天花。这颗“法兰西之蓝”美钻在传到路易十六和皇后的手上后,法国却遭遇了法国大革命,两人双双上了断头台。后来,荷兰的一位宝石匠想尽办法得到了这块宝石,结果被他的儿子偷走,宝石匠一气之下自杀身亡。美国华盛顿邮报继承者曾经买下了这颗宝石,两年后也患上了精神病,后死于精神病院。
这颗“被诅咒的钻石”在世界各地辗转了近300年,于1958年“蓝钻希望之星”被赠予美国史密森博物馆学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参观如潮的人流中,随处可以见到小朋友的身影,这与国内孩子们疲于奔命的各种补习班形成鲜明的对比。素质教育的今天,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第一步就是要还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!(林宏/文)

来源:林宏文艺评论家工作室官方公众号 责编:林宏文艺评论家工作室
-
林宏文艺评论家工作室
为加快推进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,以更好的载体、更实的举措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出效,为加快推进河北文艺繁荣发展加油助力,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文艺贡献。省文联授牌,切实贯彻了文化名家工作室“艺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,群众在哪里、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哪里,文化名家工作室的舞台就定位在哪里”的理念。林宏文艺评论家工作室,致力于普及文艺评论知识,培养文艺评论人才,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